第二百七十一章 目标-《汉中祖》


    第(2/3)页

    我前推荐沛国相,而于太傅之职,正以感慨其人名望所归,另于地方治理经验丰富,遂而荐之!

    至于今时,王司徒以杨公任之,如我方才所言,杨公名望之大,能力卓越,亦可处也!

    此中决策,我本就无多异议!

    便是之前,我也以为杨公这等忠正者,当处太尉,而督朝政!

    于此,我原以为王司徒当为全心忠事之人,有王司徒主朝政,即便尚书台之议变,我也不干涉,而是安心。

    只是,今日事,为私利而不顾朝事,属实让我于王司徒,有了新的认知……可三思而利国家?

    焉能避之?」

    刘祈摇了摇头,长叹后,没有去管旁边有些走神的王允,大步踏入了殿内,他的背影笔直。

    郭嘉说的对,他对于而今没落的朝廷,还真不会太过重视。像他上次离京所想,朝廷于各州地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小,陷入其中,只会是个束缚。

    但有一些权力,能做争取,尽做争取。

    汉天下于今之混乱,可不是改变雒阳朝廷,就能有变化。

    自然,如果能顺势将之处于安置下,掌控大义,也非不可。奈何王允之辈,必不会同意之,那何以逆势而行。等他于地方的掌控,不断加强,将来便是顺势而为,再无人阻之。

    即为汉宗室,他本就是顺应大势而行,以兴汉室,而安天下。

    便是数百年后,何以在乎骂名?

    而以正直着称的王允,今次所为昏招,确让他有些失望!

    与曹操谋事,另有暗地里不满他的一些袁氏关系不错之世家高门裹挟,王允所行,又非是不可理解。

    至于他刘祈,为何还处于朝廷周旋,除了得领这次讨袁

    该该取之利外,最大之目的,实还在于为荀攸、张郃等路人马,拿取冀州而争取时间。免得朝议结束后,曹操等人兵归,会有主动牵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