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考察公社-《造船工人回明末》


    第(3/3)页

    哦,张恭渝心中有了数,也不觉得胡长清这样有什么不好。追求进步或者是喜欢表现一下也不是不行,只要工作搞起走就行。

    涪陵到明月沱还是非常远的,张氏集团的影响力不知不觉已经这样大了。

    “老~胡啊,涪州这么远都有人来吗?”张恭渝问胡长清。

    “回三少爷的话,涪州来的并不算远,小人知道的,就连宜昌那些地方都有人在张氏集团讨生活。”

    胡长清不知道张恭渝为啥子叫他“老~胡”,这种称呼人的方式他还是第一次遇见,也不知道跟“胡老”有没有区别。如果没有区别,那他还是不敢接下来这个称呼的。态度自然就很谦虚恭敬的样子。

    上下尊卑,他胡长清可是“下”与“卑”占完了的。

    “叔,陪我到村里看看。”张恭渝也没有和胡长清多说,对张大江道。

    既然都出门来了,他还是想实地亲眼看看,只听汇报的官僚主义作风,还不是他现在该有的。

    几天的巡视下来,各个村的情况都差不多。住宿条件暂时无法解决,但肯定将会解决。工具偏少的原因是被王行俭临时抽调了一批,一下子补充不过来,属于意外。好在是种植蔬菜,对地和工具要求不是太高,种下后加强管护就好。

    张恭渝发现各村对粮食、蔬菜的种植都十分关注,但是对于家禽和猪的养殖就不是很上心。

    “叔啊,春耕是要抓紧,我看还有些弱劳力也可以安排些事作,比如养些猪和鸡鸭。一面可以多得些肉食跟蛋,二来,这些动物的粪便还可以喂鱼。鱼塘没有挖好前,用来肥田也是不错的嘛。”张恭渝对张大江道。

    新开垦的土地肥力不足,还算生地。张恭渝的建议也不算开黄腔。

    从新一村看到新六村,张恭渝大概了解了现在各个公社的现状和他认为的不足之处。给长老会写了关于在农村发展养殖业的建议。建议中,张恭渝讲述了后世的一些立体养殖的做法,希望由队为单位,组织弱体力的劳动人员集体喂养。此外还添加了养殖的管理、卫生、防疫等自己了解的部分内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