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找到锰矿-《造船工人回明末》


    第(2/3)页

    余元又不是年轻人,知道这奖励不好拿。但是总裁安排的任务,那必须是要完成的。

    “你不用怕难,焊条我已经试制过的,过程都在资料里面。你就是要考虑如何工业化,就是制定出相应工艺流程来,能实现大规模的制造。

    需要什么材料,找董事会,供应处那里我早就让他们采购焊条需要的材料了。”

    眼见张恭渝都转身要走了,张恭渝却又扭回了头,摸出一叠纸交给余元,笑嘻嘻地对余元道:“差点忘了,这是步枪剩余的图纸。你一定要保管好,而且要分开存放。每个工人只能给他要加工的零件那一部分就行。还是那句话,泄了密是要追责的。”

    安排完步枪生产和焊条厂的建设,张恭渝想了想,要到钢厂去看下。火车车轨的轧机还得再制作一条,另外就是钢轨下面到底用松木还是钢筋水泥轨枕,张恭渝还定不下来。

    松木简单,耗费大,钢筋水泥轨枕就怕质量达不到要求。

    钢厂并不远,就在旁边。

    现在钢厂的张大民和张启智都已留在了北京,目前是一个叫张大均的本家叔叔在照看着。

    张大均只有二十来岁,比张启智还要先跟着张大民。以前也没有读过书。张大民觉得不如张启智聪明,所以把张启智拿来重点培养。实际上,张大均和张启智晚上都在上夜校,不过张大均年岁大一些,不如张启智学得快而已,实际上也是非常努力的一个年轻人。至少,张大民把他留在重庆看厂,是放心的。

    张恭渝对张大均不了解,便让他陪自己在钢厂巡视了一边。

    看着有序而整洁的钢厂,张恭渝甚至觉得,张大均比张大民管理能力还应该强些。

    一问,在钢厂成立了厂部后,张大均就是专门分管钢厂的。

    “叔,不知道小窑是不是还在炼钢?”

    “在,平均一周要炼两炉。”

    这频率就不低了。

    “我想找一些有些弹性但又不能太软的钢材,这里有吗?”

    “这种倒是有,不知道合乎你的要求不。我们去看看吧。”

    在样品库房,张大均找出47号样本的资料,然后带着张恭渝到了一款编号47的钢锭面前。

    “我看下你们添加的是啥子?”

    “不晓得,盒子里面装得有说明和添加物。我们也不知道是啥子材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