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150年前的麻婆豆腐-《我有一座美食屋》


    第(2/3)页

    清朝同治年间,那可是150年前。

    油布上说到,在成都一个叫万宝园的地方,有一个姓欧阳的满脸麻子的女子,叫欧阳巧巧,由于丈夫在运油途中不幸遇难身亡,巧巧和小姑的生活就成了问题。运油工人和邻居不时的拿些米和菜接济她俩,但巧巧心想,总不能一辈子都靠接济活着呀,便想办法自力更生。巧巧家的左右邻居分别是豆腐铺和羊肉铺,巧巧便买了些豆腐和羊肉,把碎羊肉配上豆腐一起炖,炖成羊肉豆腐,味道辛辣,街坊邻居们尝了之后都认为很好吃。于是,两姑嫂便把屋子改成了食店,前铺后居,把这羊肉豆腐的生意给做了起来。由于价格不贵,味道又好,生意很是红火。巧巧一生没有改嫁,靠经营羊肉豆腐营生,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羊肉豆腐叫做“麻婆豆腐”,沿称至今。

    陈墨一口气看完,长吁一口气,没有想到,麻婆豆腐这道菜的背后还有这样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中华料理果然博大精深!

    陈墨复兴中华料理的热情被再度点燃了。

    沿着油布的字句继续往下看。

    是麻婆豆腐的制作步骤。

    仅仅是简单看了一遍,陈墨就被这油布上记载的麻婆豆腐的制作步骤所震惊了。

    通常的麻婆豆腐,只有四到五味,即便是动漫上,也只有六味,但是这油布上,竟然有多达八味!

    八味一体的麻婆豆腐,简直是传说中的存在。

    不愧是是150年前的食谱,可以说这张食谱,称得上是中国...不,全世界所有麻婆豆腐做法的鼻祖。

    这八味,分别是麻、辣、烫、香、酥、嫩、鲜、活。

    麻:指豆腐在起锅前,要洒上适量的花椒末,花椒用茂汶大红袍的贡椒,麻味纯正、沁人心脾。

    这种花椒,陈墨刚用过,并不陌生。

    辣:选用龙潭寺油椒制作豆瓣,剁细炼熟,加以少量热油烹脍豆腐,又辣又香。

    必须使用龙潭寺的油椒,讲究,继续向下看。

    烫:豆腐的特质保持了整道菜出锅后的温度,不容易冷却。每下一次筷子,吃到的都是刚出炉的味道。

    这个必须让豆腐在出锅的时候锁住温度,并不容易,需要在出锅的瞬间使用大火爆炒,瞬间封住味道。

    香:起锅立即上桌,闻不到制豆腐的石膏味和水锈味,也没有各色佐料原有的难闻气味,只有勾起食欲的香味。

    看到这,陈墨思考片刻,看来制作麻婆豆腐前,就要预先做好豆腐的处理工作。

    酥:炼好的肉馅子,色泽金黄,红酥不板,一颗颗,一粒粒,入口就酥,沾牙就化。

    陈墨记得,在动漫里,就有这关键的一味,用大豆替代绞肉做馅,以达到酥的境界。

    但如果是自己,该如何制作呢?使用什么原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