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小权小贪(3000字)-《汉末皇子辩》


    第(2/3)页

    承载着整个帝国精华的图书馆石室是再好不过的地方!让他和张仲景作伴,也能让张仲景给他调理调理。

    “多谢殿下!”邵平大喜,他活到这个年纪,也就只有这个孩子是最大的寄托了……

    石室是什么地方,邵平作为贵族之后他不会不知道。那里是曾经培养出卫青,冠军侯霍去病的地方。

    里面包含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就保留下来的书籍,是萧何从项羽火烧咸阳前拼命保存下来的东西,一般的人是无法接触到这种层面的。

    要知道,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把学问、书籍知识当做家传的绝学,不是同姓的族人,要借都借不到。

    “好了,好了,眼前的事情更要紧,之前吩咐打造的新式农具打造好了吗?”刘辩发问道。

    “已经有打造的样品了。”宋伯吩咐到仆人将新式的农具拿了过来。

    现代人看了可能会觉得很熟悉,他们分别是镰刀、耙子、木犁。

    没有多接触过农活的人,在印象中最深的可能也就是这几样了。

    刘辩掂量掂量了镰刀,比后世的镰刀更厚重,因为现在用钢材打造镰刀还是不现实的,汉朝也才堪堪,全部列装铁制武器,其他民族更惨,往往拿着青铜的,甚至更差的木质,石头制作的武器和生活用具。

    刘辩只要求他们在刃口的锯链上点上钢材,用来延长镰刀的使用寿命,耙子,木犁都是木质的,木犁只是用犁头部位裹上铁角,以方便更好的耕种。

    木犁刘辩的脑海里只存在了大概的印象,其具体的样子,是刘辩和宋伯等人共同商议订下的形的。

    虽然可能没有后世的那个样子,那么科学,但是对于现如今的犁耙,已经是质的飞跃了。

    “要是有墨家的人在就好了……”宋伯谈到这个问题,感慨的说了一句。

    农家虽然从墨家分离出来,但是墨家精湛的工匠技术是举世认同的。

    “那在哪里还能找到墨家的人呢?”刘辩也好奇这个古老而又纪律严密的工程师组织。

    宋伯苦涩的摇了摇头,邵华一抬眼皮:“至今已经没有墨家人,残存的只有墨家的学问和技术……”

    ?

    刘辩听到这个说法有些不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