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韩姬儿黄-《汉末皇子辩》


    第(2/3)页

    到汉文帝时期,又恢复了混乱的币制,但是其铸币的大头归汉文帝宠幸的大太监邓通。邓通靠铸币而富可敌国,但是得罪太子汉景帝,最终竟然被活活饿死。

    到汉武帝之时,共进行了五次币制改革,将各地的铸币权全部收拢于中央,终于奠定了五铢钱的基础,中间虽然有王莽等改制的波动,但是延续至今,依旧是五铢钱行天下。

    “四出文钱”亦称“角钱”。在钱背内郭四角铸有四道连接外郭的斜纹,如四路而出,故称“四出五铢”。这样减少了花纹与钱币本身的重量,无疑是朝廷搜刮民财一项恶举。

    其后因连年战乱,财政空虚,公元190年,董卓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洛阳城里的铜人、铜马等,都被他毁掉铸了小钱。这种小钱质量低劣,连文字都看不清楚,被人们称为无文小钱。

    董卓小钱铸造发行后,物价飞涨,“谷一斛至数十万,自后钱货不行”,对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随着五铢钱的流通衰退,商品交易转向以物易物的形式。

    我们亦能从的洛阳的博物馆观看到出土了不少东汉五铢钱和董卓小钱相其对比,就知道如此强掠民财的恶举是多么的可恶。汉董卓火焚洛阳,倾覆东汉,落得千载骂名。今日看来,汉灵帝开的坏头和其后的董卓小钱,岂不是东汉王朝的一曲挽歌?

    “吾要去劝谏父皇!”刘辩站起来就要往外走。

    “殿下,不要啊!”毕岚紧张的拉着刘辩的袖袍。“咱家昨日在西园外跪了一天,只受到了陛下的斥责,无所用也……”

    “那怎么办?本就民生艰难,如此搜刮民财可不就是官逼民反么!”刘辩一心想先拉拢关中各地百姓,以稳天下先稳脚下关中之计来谋划天下。此法必定导致天下民怨沸腾,关中百姓更是首当其冲。

    “呵呵,殿下,殿下,消消气。”毕岚劝下了愤愤不平的刘辩。

    “明着不可,但是暗地能行啊,咱家也想知道,是哪个小子阴咱家。若是此事真的成定,少府要被天下百姓骂死啊!”

    “哦?”刘辩好奇的看着这个胖胖的宦官大佬。

    “那些人不过就是忽悠陛下,言语用此法能够节省铜料以造出更多钱币,咱家掌管少府,能不能节省铜料咱家还不知道?”

    刘辩听后有些哭笑不得,这不就是千年前版本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么”?

    “那毕公一定要小心行事啊。”

    “哈哈嘎,”毕岚的公鸭嗓子让人听得不怎么舒服,他摆摆手道:“方向,咱家在掖庭令上也待了八九年了,这点分寸咱家还是有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