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66章 厚积薄发,谁能阻我!-《诸天谍影》


    第(3/3)页

    礼毕,就能看到殿上的天子了。

    主考官就位时,韩琦微微有了眼神示意,顿时心领神会。

    不是要显快,而是心中早有底稿了。

    询问群臣只是小插曲,赵祯毕竟年纪大了,看了半个时辰不到,就转到后殿休息。

    这位在一众至少知天命的老者中,是最年轻的。

    “昨夜受了寒气?老毛病又犯了?”

    这就是世家的存世之道。

    黄尚眼神顺带一扫,就见下方站着好几人。

    其中最出众的,是一位相貌同样清瘦的老者,这位就是宰相韩琦了。

    “太子么?”

    但没关系,再粗糙,有作用就行。

    许将、黄裳、陈轩。

    赵曙拱手:“是!”

    反正除非真的偏题十万八千里,否则黄尚打定主意,一定要往两广上面扯。

    而位于前排,自然是最年轻的黄尚最醒目。

    赵祯缓缓点了点下巴,问道:“他就是永州黄裳?”

    洋洋洒洒数百字,听起来繁复,但在场都是大浪淘沙后的精英,很快就明白了题目的本质——

    之前的一切积累,都汇聚在了这一场。

    赵祯看到黄裳的名字,再度点了点头,从第三名开始看。

    他就算要当宰相,本来也不靠这个速成。

    到了晚饭点,赵祯给殿中等候的考生们赐了酒食。

    还是那句话,在场的士子们学问做得好,诗词歌赋一等一的厉害,但真的论起国家大事,又有几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天子一动,韩琦就知道他要改名次,赶忙上前一步,就要畅所欲言。

    没人敢让天子等。

    自己玩火,玩没了……

    但时间么,却可以人为控制一下。

    省试中,他还保留了一部分,这回干脆连后世了解的部分农田水利知识一并用上。

    刺杀太子,怕是不可避免。

    其实这才是文气最擅长的领域。

    对于黄尚,范镇面带微笑,有欣赏之意。

    然后,他开始看黄尚的试卷。

    不是黄尚长得帅,主要是年纪大了,老眼昏,再后面的看不见。

    相比起那些骄奢淫逸的昏君,简朴自制的皇帝,自然能引发人的好感。

    两人眼神一触即收,仅仅是一次交汇,黄尚不出意外的感知到,韩琦对自己怀有针对。

    现在王安石因母亲病逝,辞官回江宁守丧去了,已经不在朝堂,但这个反面例子,却时刻提醒着后面的士子们,别作死别作死。

    范镇也将国子监内地震,黄尚临危不乱,不急不缓地完成省试,最后交卷,又复述了一遍,生怕赵祯记忆衰退,记不得了。

    待其泯然于众人,是打是拉,一言可定。

    黄尚知道,逍遥三老并未离开京城,而是另外寻了一个藏身之处,距离皇城还更近了。

    此时韩琦也在打量黄尚。

    换成其他高高在上的宰相,权倾朝野,可能不会参与到儿孙辈的争执中,但韩琦却会提前扫平障碍。

    以王安石的才华,那真是到手的状元啊!

    王安石在二十多年前参加科举,就是在殿试的考卷上,写出了教训天子的话来,结果赵祯大笔一挥,把他贬到了第四名。

    与韩琦不同,赵曙精神一振,腰杆都微微挺直了些,但旋即意识到什么,故意弯了下去。

    (近四千字啦,求支持!)

    感谢书友“活在山水之间”“天晶浑天宝鉴”“凤羽舞菲”“忘罪九思”“等更耗青春”的打赏。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