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 一下子多了两项的兼营-《铁肩柔情》


    第(1/3)页

    给那个孩子父亲修车之后,那个孩子的父亲不知是感激何晓军的出手相助,还是对他没有收费的举止感到不好意思,不但赠送了一些修车的常用工具给何晓军,还动员他开一个修车的摊档,说这个生意有前途,他以后也会介绍自己的同行来这里修车。

    在那个自行车是稀罕物的年代,有自行车的人,家世都应该不错,起码肯定就有关系不错的“外路”。

    何晓军就不解那位大孩子的父亲,为什么他的同行都有自行车?难道他的所谓同行,就如自己前世的“车友会”一样,都是有“车”之人?这应该是不可能的事呀,当时那个落后年代的人,应该还没有那样的闲情吧?

    后来,听了那位大孩子的父亲介绍之后,何晓军才知道,他们的这个县城里,在那个年代,已经有了自由职业这个后社会才有的先进职业概念。

    原来,城里有的行业,看中了城里有自行车这伙人的出行方便,特别想出了一种既能解决自己问题,又能让这伙有自行车的人发挥作用的工作。就是不定时地请这些有“车”之人跑腿。

    比如城里的邮局、钱庄等行业,遇上了一些急的、客户住处又远的汇单或邮件,就会雇这些有自行车的人,让这些人替他们送货上门。

    那年头,由于各行各业都不兴旺,各种的职业本就不多,就业面当然也就不广,所以,住在城里的人,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

    那些有自行车的人,虽然本身有些家世,但大多数算不上有钱人,而这个应他们而生的行业,不但能让他们赚到钱,还能给让他们的机会显摆自己的车子,而且,这个工作并不辛苦,占用的时间也不多,所以,许多有自行车的人,都报名参与了这个工作,轮候等待雇主的召唤。

    嘿嘿,这个类似后社会的“电召车”那样的职业,是不是自由职业?

    也许,在当代的国内,只有宁城这样的一个特殊地方,才有了有“车”一族那样一个特殊的团体,才导致这么一个特殊的职业。

    既然,城里的自行车使用这般的频繁,而且,那时的路况又不是一般的“好”,所以,车子的故障应该就不少。再加上有自行车这稀罕物的人,又都是有些家世的主,这个生涯,应该有得做。

    心动的何晓军,马上向那孩子的父亲,了解起城里修自行车的行情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