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下午,群仙恭贺完毕陆陆续续告辞离开。 陈云携门人弟子,一一将这些神圣送至山门外。 这会儿,除了东王公和蓬莱七十二仙还未离开,其他仙家全走了。 陈云带领门人弟子回到客堂,正准备再留师祖东王公在这里住一宿。 结果他刚跨进客堂门槛,便看见东王公对着东方朔、司马承祯道:“汝等率众仙先回蓬莱,吾还要在这里住上几日。” “谨遵恩师法旨。” “谨遵仙翁法旨。” 东方朔与司马承祯一前一后回应。 旋即,他们带领蓬莱七十二仙与陈云作别。 陈云又将“师叔”东方朔和司马承祯等人送到山门外。 山门外,东方朔看了看陈云,笑道:“陈师侄,此番我与司马兄先行携众仙回蓬莱,来日你若是有何要事,可来蓬莱直接寻吾。” 陈云忙道:“多谢师叔,来日有事,定会打搅,届时还望师叔切莫推辞。” 司马承祯在一旁说笑道:“你有事找他就对了,这厮胆大包天,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 陈云闻言,会心一笑。 许多人对于东方朔的印象,可能也就是西汉著名文学家、辞赋家,实际上他乃是东王公的徒弟。 看过《西游记》的人,定然记得“镇元子篇章”,孙悟空前往蓬莱,在三位仙老的指引下找到方丈仙山,求见东华帝君医治人参果树时,曾经碰到过东方朔,然后两人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孙悟空见东方朔是这样说的:“你这小贼在这里啊!帝君这里没有蟠桃供你偷吃!” 没错,在神话传说中,东方朔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连西王母的蟠桃都敢偷吃,所以吴承恩将这一段描写出来。 那个神话传说叫做“天上蟠桃三度摸”。 传闻西王母在汉武帝寿辰之日,携七颗仙桃祝寿。 武帝食之,赞不绝口,还想留点桃核在宫中。 西王母则表示凡间乃贫瘠之地,种不出蟠桃,最后还指着东方朔说道:“这家伙偷吃过三次我的仙桃,知道状况。” 这便是“天上蟠桃三度摸”神话传说由来。 东方朔偷桃不仅唐朝文书中有记载,在刘向的《列仙传》和晋张华的《博物志》中都有记载。 故而,司马承祯才说东方朔胆大包天呢。 说笑了几句,东方朔与司马承祯带着众仙离开了。 陈云再次折返回去,却看见东王公正对着一十五六岁少年和颜悦色,似乎在传授什么秘法。 这个少年并非陈云的门人,而是林辰的义子林灵蘁。 陈云知晓此子天赋异禀,还以为师祖看出其潜质动了爱才之心。 他走进客堂也没有吵到东王公传法林灵蘁。 本来,陈云没想过这件事情有什么特别之处。 忽然,东王公似乎传功完毕了。 他目不转睛盯着林灵蘁道:“汝名何人所取?” 林灵蘁跪倒在地上,恭敬回答道:“此乃我生父所取。” 王玄甫意味深长道:“蘁乃违逆,不妥,要不贫道替你重新取个名?” 林灵蘁阿谀奉承道:“仙翁赐名,乃吾荣幸,不敢不从。” 王玄甫轻嗯一声,“吾希望你以后会是一个心胸豁达、心思高洁、深远之人,既然你叫林灵蘁,又是你生父所取之名,吾不便更改太多,那你就叫……林灵素,如何?” 林灵蘁喜出望外磕谢道:“多谢仙翁赐名。” 什么? 林灵蘁就是林灵素? 那位名震历史长河,神霄派开派祖师林灵素? 站在一旁的陈云一怔,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少年那张青葱的脸庞,心思骤然变得复杂了。 一方面,他知晓林灵素未来会壮大道教,乃至险些将佛教在人间界的传承给彻底消灭。 另一方面,陈云知道自己敬爱有加的王仔昔,好像就是因林灵素亡。 正思绪万千之时,王玄甫忽然站起身望过来,“冲用,我在你这儿住上几日,教他一些本领,待我离开以后,你将他收为弟子,若是来日他有什么不妥之处,你可直接驱逐出门户。” 这番话当真意味深长。 若陈云不是知晓未来,恐怕真理解不了意思。 他估计东王公在林灵素身上推算出了什么,所以才会亲自教导本领,又让自己收对方为徒。 陈云道:“师祖法令,弟子不敢不从。” 王玄甫目光深邃道:“未证得大罗,一切皆有定数也。” 陈云叹气,“善。” 王玄甫看向跪着的林灵素,“还不去拜见你师父?” 林灵素很是乖巧,连忙转头跪倒在陈云面前行三拜九叩,“弟子林灵素得蒙大恩,今日拜伯父为师,来日定然不负厚爱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