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重游故地-《穿在1977》


    第(2/3)页

    杨队长笑道,“你这套工具还是人四队的送的,摆弄这里的时候,我就找四队那边给你要了一套新的,让杨梅用那套新的换了你这套旧的。

    做戏做全套嘛,反正这东西也不值几个钱,是不是。”

    陈凡咂咂嘴,“以旧换新,倒也行。”

    随后就在这知青大院里,撸起袖子便开工。

    即便他有段时间没有玩过木工活儿,可级别摆在这儿,更别说他随身带着一柄刻刀,没事儿的时候就爱雕点小东西,也能涨点经验值。

    现在雕几个字出来,跟玩儿似的。

    再配上大师级的书法、真人级的内家修为、宗师级的武功,几样工具在他手里轻重自如,玩出了花儿。

    十几分钟的样子,“卢家湾知青点”几个大字便大功告成,让懂书法的人看见了就像扛走的那种。

    刻完字,他又亲自动手,将木板简单打磨了一遍,便让杨继红几人重新挂上去。

    趁他们忙着找角度的功夫,陈凡又找了块小木板,用刨子推平,轻轻松松刻了个小牌匾,“陈凡旧居”。

    自己给自己刻“旧居”牌匾,总感觉有点怪怪的。

    不一会儿院门上的大牌匾挂上,杨队长走过来,看见陈凡手里的小木板,“哟,你自己都刻好啦?不过是不是太小了点?”

    陈凡晃了晃手里的木板,“不小啦,就挂门上的东西,还要弄多大?”

    随手交给杨继红,他们继续去钉小木板,陈凡这才有空仔细打量这个院子。

    自从搬去后面的新家之后,他还从来没有来过这里。

    依然是当年的大院子,只是在进门左手边,以前是一条木柴垛,现在多了一间小房子。

    房子门是敞开的,陈凡信步走进去,里面空间不大不小,差不多二十平米,里面靠院墙的地方摆了一条书架,书架上满满当当的都是各种学习资料。

    杨队长跟在他的身后进来,笑着说道,“当时你带着兽医学习班和女生补习班的那帮人,帮他们都考上了大学,咱们卢家湾一下子就出了名。以前这个知青点很少有住满的时候,前年忽然来了十六个人,塞得满满当当,……”

    陈凡听着点了点头,笑道,“嗯,我记得这事儿,当时你看我不想理他们,就弄了这个学习室应付一下,后来我看他们品行还算不错,给他们讲过一段时间的课。”

    杨队长咧着嘴,笑着连连点头,“对对对。他们也是运气好,听了你讲的课以后,进步很大,后来参加高考,十六个人全部都上了线,虽然考的学校没有咱们队里的人考得好,可也很不得了了哦。”

    陈凡哈哈一笑,却没有说话。

    当时卢家湾出了二十几个大学生的事迹,不知道被多少报纸转载,这些人既然能来到这里,就代表他们都不是普通老百姓那么简单。

    如此一来,只要他们的考试分数不是太低,就能保证被大学录取。

    先考后报这点操作总比换档案要简单得多。

    所以全部都考上,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杨队长还在说着,“也就是后来不安排知青下乡,这里的学习资料又被地委教育处的领导带着人过来抄走,加上你也不在这边,才没有继续安排人过来,否则这个知青点恐怕还空不下来。”

    陈凡眉头轻挑,转头问道,“教育处的人来这里抄资料?”

    “对啊。”

    杨队长点头说道,“是一个干事带的队,带了十几个学生娃,在这里住了小半个月,把所有资料都抄写了一遍。尤其是你整理的学习资料,一字不落都被抄走。

    据说他们抄回去以后,几所高中组织好些个优秀老师,把这些资料整理成册,专供高中的尖子生学习,学过的都考上了大学。

    后来还有家长带着学生娃过来感谢呢。”

    陈凡嘴角微抽,心里想着,只要不是还愿就行。

    刚冒出这个念头,杨队长就小声说道,“有个学生娃的奶奶,还说要给你立生祠,保佑家里的学生都能考上大学。”

    看到陈凡脸色惊恐,杨队长赶紧说道,“不过你放心,我已经劝阻下来了,她也做了保证,不会在家里给你一天三炷香,只在心里祝愿你平安长寿。”

    陈凡嘴唇动了两下,才有气无力地说道,“谢谢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