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两天后,陕北,延川。 一眼望去,黄土高原在此起伏,沟壑纵横,山上几乎寸草不生,风一吹,尘土飞扬。 方言和陆遥坐上运货的老解放卡车,从长安来到这里,把行李放在招待所,休息了半天,而后徒步往陆遥的家里去,边走边聊。 “那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 陆遥道:“一家人有上顿没下顿,别说玉米面了,就连高粱面馍,我小的时候,也从来没吃饱过,难不难吃,倒也无所谓,但就是被同班同学当笑话,拿来嘲笑我,我受不了!” 这就是孙少平吃高粱面馍的出处。 方言挑了挑眉,怪不得写得这么深刻。 陆遥道:“从那以后,我就发下毒誓,将来一定要跳出农门,出人头地,离开延川!” “你做到了。” 方言拎着从燕京带来的麦乳精和桃酥。 “我做到了,但没有完全做到。” 陆遥说的是留在延川的家人。 妻子林答,在县里的宣传口当干事,不仅仅因为工作,也因为女儿陆远大前年出生,孩子太小,需要照顾,结果导致夫妻二人长期异地分居。 “嫂子就没想过调动工作?” 方言侧目而视。 “想,怎么能不想!” 陆遥说:“但调出去容易,哪个单位肯接收她呢?所以我要更努力地创作,只有我进步了,我才能带着老婆和孩子,一块走出延川。” “会的,我觉得这篇《人生》,会成为你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能帮你如愿也说不定。” 方言拍了下他的肩。 “那就借老弟的吉言。” 陆遥哈哈大笑,领着他回家。 这么一呆,就呆了一个中午。 吃过午饭之后,方言放下见面礼,就先行回招待所,不打扰陆遥一家三口好好团圆。 来到公用电话处,准备打电话给苏予,向主编汇报约稿的情况,顺便问一问《大秦之裂变》下部发表之后,舆论形势的动向如何。 这年头,跨省电话需要打长途台,由话务员进行复杂的人工转接,才能够通上话。 等上一会儿,方言终于跟苏予联系上了。 但得到的消息,出乎他的预料。 “伱在陕北多呆几天,暂时不要回京。” “苏主编,情况很糟糕嘛?” “不,只是还不明朗。” 苏予宽慰说文艺界、史学界还好,依旧是老生常谈的那几个争议点,有李尧堂、万佳宝、章光年等人护着,并没有太大的风波。 倒是理论、法学、经济等学术界,因为《大秦之裂变》的下部,吵得不可开交。 场面,堪比当年的真li标准讨论。 《大秦之裂变》这种打破常规、促进改革的冲击炮,被有识之士誉为“冲破禁锢的第一声春雷”、“划过长空的第一道闪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