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方言第二天到出版社销完假,然后优哉游哉地回到办公室。 田增翔破天荒地比他早到编辑部,双手拿着报纸,抬头问他首届金鸡奖的获奖情况。 方言一五一十,说了大概,但对自己的最佳编剧奖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划过。 田增翔笑着道喜:“金鸡奖的奖杯和证书下回可要带过来,让我瞅瞅究竟长什么样?” “想看啊,干脆到我家来好了。” 方言拿起暖水瓶,给杯里倒上水。 “也好,我还没到过你家。” 田增翔道:“正好带点下酒菜,跟你好好喝一杯,庆祝庆祝,沾一沾你的喜气,你最近的好事可真不少啊。” “喜从何来啊?” 方言吹了吹冒着热气的水。 “压在咱们中长篇小组的阴霾终于散了。” 田增翔把前几天的《文艺报》,递了过去。 方言定睛一瞧,报纸上不仅刊登了《论的错误倾向》、《关于〈苦恋〉的通信》等文章,而且转载了作者白桦、编辑张仲锷的检讨信,毫无疑问,整场风波算是彻底平息了。 “你说这值不值得庆祝!”田增翔说。 “确实。” 方言道:“不过光我们俩人可不够,等张老师回来吧,借着这个机会,我们好好给他办一个欢迎会,庆祝回归。” “这主意好啊,就按你说的办!” 田增翔一拍大腿。 方言说:“除了这个,还有跟我有关的好消息吗?” “有,当然有,而且是只属于你一个人的好消息!”田增翔说《文艺报》正式刊登了全国优秀中篇评奖启事。 “是嘛,终于要举办了。” 方言接过另一份《文艺报》,仔细翻阅。 在1980年代初期的华夏文坛,文学评奖主要为由作协、文联举办的各类“政fu奖”,比如优秀短篇奖,全国优秀中篇奖,也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中篇评奖活动。 “评选的范围是从77年到80年的作品。” 田增翔指了指公示专栏,“瞧瞧,你的《暗战》已经进了初选名单。” 方言从上到下,扫了一眼。 自己的《暗战》排在初选名单的第一名。 随后从上到下,依次是王朦的《蝴蝶》、谌蓉的《人到中年》、古桦的《芙蓉镇》、蒋紫龙的《开拓者》、冯骥材的《啊!》、陆遥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大部分入围的作家,都跟方小将有一腿! 扫到最后一名,不免意外道:“这個《土壤》,为什么会有两名作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