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方老师真乃点子王-《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3)页

    “没错,《十月》文学奖就成了风向标。”

    “………”

    田增翔他们一经点拨,思路大开。

    章守仁赞同道:“不只是风向标,引导潮流、宣传刊物、聚拢作者,都可以借助这个文学奖,如果办成了,《十月》在全国的局面就打开了。”

    陆元炽颇为满意,“而且《十月》敢为人先,给其他文学期刊奖的设立提供了范例和参考,不管成与不成,对文学界都是大功一件。”

    “时间上,最好能在10月颁布公告。”

    方言建议首届《十月》文学奖,在1982年2月底,也就是年底正式公布获奖作品。

    此话一出,瞬间引发所有人的讨论。

    方言看到这一幕,眯了眯眼。

    现在是爱情题材,以后可以搞个悬疑奖、科幻奖,像爱情一样得到正名。

    这年头,悬疑、科幻等题材在华夏文坛,还是一片荒地,需要有一个又一个拓荒者。

    “小方到底是年轻人,脑子活,主意多。”

    陆元炽忍不住多夸几句。

    章守仁、田增翔等人无不赞同,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的能力,再过个几年还得了!

    “诶,赢了!”

    方言这把不控分,杀了个痛快。

    “好你个小方。”

    陆元炽哭笑不得,“刚夸完你,你这个年轻人就这么欺负我们这些老同志?”

    …………

    《十月》文学奖的方案和评选标准,编辑部整整讨论了一个下午,渐渐有了个轮廓。

    太阳落下,方言骑车回到南锣鼓巷。

    就见邮递员正在挨家挨户地送信,一下子就认出了这位经常给自己送汇款单的胡师傅。

    “方老师!”

    胡师傅也注意到他,从邮包里找出一封信:“刚准备到您那儿去,这是您的信件。”

    方言扫了眼,地址来自燕京大学,没有第一时间拆开来看,而是想到了陆遥的提醒。

    于是掏出烟递了过去,边走边聊。

    “别提了,邮递员的糟心事多了去了。”

    胡师傅苦笑:“不说别人,就说我吧。”

    方言给他点火,耐心听着。

    就听胡师傅唉声叹气,儿子小胡今年又落榜了,不准备支持他三战,想让他顶了自己的班,子承父业,当邮递员,自己也好退休。

    这年头,邮递员不仅是铁饭碗,更是金饭碗,邮局会配备凤凰牌自行车,相当体面。

    “这是好事啊。”

    “是啊,方老师您也这么觉得是不是,可这个小兔崽子竟然瞧不上。”

    “这又是为什么呢?”

    “他嫌邮递员风里来,雨里去,又苦又累,嫌我干了大半辈子,没有升职进步,就连封表扬信都没有,您瞧瞧他这什么思想觉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