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方老师,收电报啦!” 收发室的老大爷嗷了一嗓子,瞬间打破了清晨的安静,几乎整个桂西厂都能听到一般。 在电话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拍电报反而是远距离联络的最优之选,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每一个字,都要收几毛钱。 因而需要斟字酌词,“父病危”、“妻住院”、“速归”等,都是当时电报的常用短语。 也因为用到电报的时候,大多数都是万不得已的紧急情况,所以,经常被当成“大事”、“坏事”、“急事”的危险信号。 郭保昌拿着电报,来图书室找方言。 第一封,是来自《十月》编辑部的。 内容很简短,“收到,盼归”。 方言已经把李村葆等的誊抄稿、审读报告等文件,全都打包,用EMS火速送到燕京。 第二封,也是来自《十月》编辑部,但是替西影厂转发,“莫伸有急事,请去电”。 方言跟着郭保昌,来到办公室打电话。 拨给长途电台,等了一会儿,话务员才帮他联系上莫伸,“老莫,有什么急事吗?” 莫伸说:“吴厂长想请你这位大作家大编剧,到长安参加金鸡奖和百花奖颁奖典礼。” “这次我就不去了,我的事多。” 方言说自己手头还有稿子要写。 “可以来我们招待所写嘛,西影厂绝对扫榻相迎。”莫伸说主要想借这个机会,当面聊聊《大秦》的电影,他这个作者不来怎么行。 方言沉默不语,就听他说这一次之所以百花奖和金鸡奖同时举办,而且办得空前隆重,是因为颁奖嘉宾里有香江电影人。 “比如说,夏夢。” “夏夢!?” “没错,就是那個夏夢。” “想不到她会来内地。” 方言挑挑眉,这位可是金镛的梦中情人。 也是小龙女的原型,据说黄蓉、王语嫣等女角色都有她的影子。 莫伸强调说这是78年以来,第一次香江电影人参加内地的颁奖大会,意义重大。 不只是全国电影厂响应,纷纷派出自家的导演、演员等参加,就连夏偃、白沉等电影界大佬都来了,其中,也包括新闻纪录制片厂。 到时候,会请夏夢等香江电影人,一同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样片,以及放映后的座谈会,这怎么能少了方小将这位主角呢! “看来我不参加还不行。” 方言作为顾问兼负责人之一,笑了笑。 挂断了电话,郭保昌说可以跟桂西厂的代表团一道去,火车票也可以交给他们来订。 “麻烦了。” 方言心里不禁盘算着《利剑行动》。 小到军事知识,大到泄密问题,军区能提供的帮忙,基本上已经到位了,月底离开桂西也不是不可以。 “等颁奖大会结束,如果方老师还需要返回桂西创作,我们非常欢迎您接着长住。” 郭保昌语气里透着真诚。 方言摆了摆手,说已经打扰太久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