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大清早,方言到天兴居吃完炒肝和包子,然后优哉游哉地来到《十月》编辑部。 此时,正值第三期期刊出版的关键时期。 办公室不像平时,空空荡荡,张仲锷、贺新、章守仁、田增翔等编辑,统统在岗。 干得热火朝天,忙得不可开交。 「岩子!」 当方言出现在门口,田增翔兴奋地喊出了声,张仲锷和贺新抬头一看,大为意外。 「岩子回来了!」 一听到方言回来的消息,隔壁办公室的章守仁、晏名等人,又惊又喜,闻风而来。 方言和他们相互寒暄,聊到桂西,聊到陕北,聊到颁奖典礼,聊到文学拥军,聊到口干舌燥,便把特意带来的菠萝罐头拿了出来。 「这下可有口福了。」 田增翔笑着说,李村葆也给他们吃了几罐,酸酸甜甜,滋味正好。 方言问道:「村葆还在燕京吧?」 「在,一直都在。」 章守仁点头道:「村葆同志说,你如果回京了,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他。」 方言把手压了压,示意别着急,接着问到了《高山下的花环》的审核和发表的情况。 「这还用说嘛!」 田增翔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当收到方言发来的电报,整个编辑部翘首以盼,满怀期待,果然,《高山下的花环》并没有让他们失望,甚至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期。 陆元炽和苏予看完以后,当即拍板,马上发表,《十月》要凭借此文,掀起军事文学新一轮的浪潮,要趁机立于新浪潮的潮头。 「岩子,你给我们挖到了不得了的稿子!」 「守仁说得没错,哪怕是放眼整个当代军事文学史上,这也是少见的"扛鼎之作"。」 「不只,按照岩子的军事文学新理念,这篇《高山下的花环》,既是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典范之作,也是发轫之作,意义重大啊!」 「………」 晏名、章守仁等人乐得合不拢嘴,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篇会把《十月》推上一个新台阶,甚至有可能打破《人生》那期杂志所创造的最高销量纪录,冲击140万册的大关。 「没准是150万册。」 方言冷不丁地来了一句。 「150万册?!」 就连田增翔这样的激进派,都觉得方言说的数字太激进了,更别说章守仁这些保守派。 「方老师,咱们也不能太乐观,要吸取《人生》那期的教训,那多印的几万册……」 贺新提了个醒。 「不管怎么说,至少有这种可能。」 张仲锷不禁感慨:「岩子,你和守仁当时的决定是对的,如果错过了李村葆,我们就会错过这么一篇不得了的稿子,对《十月》的损失极大,我看走眼,真的是看走眼了啊。」 「仲锷,不至于,不至于。」 章守仁隐约觉得老友有些不对劲。 方言宽慰道:「张老师,您当时也是替我们和《十月》的安危着想,避免再出风波。」 章守仁附和说:「是啊是啊,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让《十月》更好嘛。」 田增翔瞧着氛围不对劲,转移话题: 「岩子,我可听村葆同志说了,你写了个不逊色于《高山下的花环》的稿子!」 「叫《利剑行动》。」 晏名接过话茬,「按岩子军事文学新理念的划分,这个算是军事幻想文学。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