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龚樰毛遂自荐,正好借这个机会,可以请教他关于演戏的东西。 “你?” 郭保昌不由一惊。 “我在下乡插队的时候就干过。” 龚樰主动请缨,来到灶屋。 只见四壁被烟熏得黑漆漆。 柴火灶头上,摆着瓶瓶罐罐的油盐酱醋。 位于灶口的正前方,距离灶膛口一米开外,围着的是堆放柴草的地方,靠近灶头的是几件生火的用具,吹火筒、烧火棍、火钳…… 烧火可是一件麻烦又讲究技巧的活儿,点火、添柴、拨弄、吹气、疏通,样样有学问。 既要在锅里炒菜,又要给灶膛添柴,总有衔接不好的时候。 如果柴禾接不上火,明火自然会熄灭。 这个时候,最好有人坐在灶门前添柴烧火。 此刻,方言正拿着吹火筒,伸入灶膛里面,向着那半明半暗的柴火,吹了又吹。 在“呼呼”的吹气声中,柴火就“噼哩啪啦”地重燃起来,接着传出一阵阵咳嗽声。 “方老师!” 龚樰走到他的身旁,轻唤了一声。 “咳,你、你怎么,咳咳,来了。” 方言被浓烟呛得咳嗽不止。 嘴上,还留着一圈黑黑的吹火筒印记。 龚樰噗嗤一笑,“我来帮您生火。” “不用不用,火已经生起来了。” 方言无奈地摇头,之前因为下过雨,柴禾受了潮,动不动就熄火,只能用吹火筒复燃。 “您看您吹的,满脸都是灰。” “哪儿呢?” “那儿。” 龚樰看着他猫似的脸,笑眼弯弯。 “这儿?” 方言抬起胳膊,擦了擦脸。 “噗嗤,那儿!” 龚樰指了指他的左半张脸。 “还有吗?” 方言恨不得把衣服撩起来,抹一把脸。 “您这样擦不干净,用这个擦把脸吧。” 龚樰笑眯眯地把手帕递了过来。 “手帕这么快就干……” 方言接过,“咦,这好像不是我的那块。” “是我的。” 龚樰一把抢过吹火筒,背对着他,蹲了下来,整张脸仿佛都要埋在筒子里面。 整个灶屋内,突然安静下来,只有灶膛里的柴禾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烟雾缭绕,朦朦胧胧。 夜深人静,干柴烈火。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