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曹雪芹之所以选择用体裁来写《红楼梦》,不是用绘画、诗歌、戏曲,就是因为,才是最佳载体,拍摄电视剧,既是违背曹雪芹的原意,也容易误导观众对《红楼梦》的理解,这么做,完全是弊大于利。” 一时之间,支持者众多。 “我想《红楼梦》之所以没有戏曲,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清朝的文字狱?” 王扶霖掏出《十月》的增刊,“就像方老师在书里写的,之所以采用魔幻和现实相结合的叙事方式,也是为了避免文字狱这种迫害。” 吴组缃坐在主席台上,点将道:“小方,你怎么看?” 方言心里清楚,吴组缃和万佳宝坚定地支持拍电视剧,自己这个小将必须带头冲锋。 “这些天,我出于好奇,向沪市师范学院的学生打听了下,发现一個不得了的现象。” “那就是,很多的大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过《红楼梦》,理由有很多,但最多的一条,就是晦涩难懂,枯燥乏味,难以入门。” “电视剧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如果我们能把《红楼梦》拍成电视剧,是不是能更加方便地让观众认识和了解,从而扩大《红楼梦》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影响力……” 一听到能扩大《红楼梦》的影响力,反对派也动摇了,支持派更狂热了。 场面,渐渐地变成一边倒。 毕竟,这年头的文艺工作者,还有不少是奔着“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创作”而去的。 王扶霖、万佳宝等人露出满意的笑容,无不向“先锋大将”方言投去赞赏的目光。 方言笔挺站着,环顾四周。 谁敢横刀立马,还得是我方小将! ……………… 半晌,吵吵闹闹的红学大会,渐渐地达成了共识,《红楼梦》的电视剧确实值得拍摄。 但很快地,又生出了新的问题,拍电视剧得有剧本,那剧本由谁来写呢? 有人提议蒋和森,有人推荐刘耕路,有人甚至毛遂自荐。 而在议论声中,竟然有人喊出“方言”。 当有第一个的时候,就有第二、第三个。 事实上,单论起对《红楼梦》的造诣,在座的很多人都远远地超过方言。 但要论起文学创作和剧本改编,放眼全场,除了万佳宝等巨佬以外,方言敢大言不惭地喊出一句,“我要打十个!” 方言却非但不喊,反而是连番地推辞。 我实在不是谦虚,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伱们说我一个写的,怎么就被安排当《红楼梦》的编剧呢? 虽然《红楼梦》总编剧的头衔很诱人,但这特么就是个烫手山芋! 改编好了,没多少功劳,因为原著可是《红楼梦》啊! 改编不好,就等着挨骂吧,因为原著可是《红楼梦》啊! 问题是,《红楼梦》这种已经被推上神坛的作品,甚至可以养一帮专门研究这玩意的红学家,众口难调,怎么可能做到让四大流派都能满意? 就算是87版《红楼梦》,也遭受很大的非议和批评,夸你改编的好,还能显得出我们的水平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