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谢缙来的时候,并非空手。 一手提着两瓶酒,一手拎着下酒菜。 菜是油炸生米,酒是绍兴黄酒。 “没有小盅,只有大杯。” 方言拿来两个搪瓷杯。 “正好!” 谢缙给两人斟酒,随后干了一大搪瓷杯。 “谢导,你是真的渴了。” 方言打趣道:“要不我给你倒杯水?” “岩子,这绍兴黄酒可比水解渴多了。” 谢缙笑道:“而且喝黄酒,讲究温度,最好能煮一煮,煮到微温,那样酒的香味和酸味、甜味才能达到平衡。” “就算不煮,也不错。” 方言一饮而尽,入口柔,不干口。 “不瞒你说,我这辈子最爱喝的酒,就是这个绍兴黄酒。” 两人一杯接一杯,就着生米,眨眼的工夫,一瓶已经见底。 “这酒也喝了有一会儿了,谢导,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方言道:“如果是找我要改编的话,我倒不是不可以把《利剑行动》交给上影。” “这话当真?!” 谢缙听到“利剑行动”,立马来了精神。 “酒后吐真言,这还有假嘛。” 方言笑着点了下头。 之所以这么大大方方地把《利剑行动》交给电影厂,主要是91年老毛子解体之后,安南和华夏签了一份协议,今后不再宣传和制作有关战争的作品。 《利剑行动》要影视化的话,得趁早。 至于选择上影厂,无非是卖谢缙和上影一个人情,不管将来龚樰要从上影调出来,还是留下来,总归要跟上影厂打好交道。 “那真的是再好不过了,岩子,我敬你!” 谢缙高兴地举起杯子。 两个杯子碰撞在一起,发出“砰”的声响。 方言喝完,往嘴里丢了几颗生米,就听谢缙道出了目的,的确是冲着改编而来。 不过目标是李村葆的《高山下的环》。 “谢导是想让我帮上影牵线搭桥,跟村葆聊改编的事?” “不。” 谢缙摆了摆手,说上影厂已经跟李村葆对接过电影改编权。 现在的问题在于,李村葆一個人难以完成,希望找一位有编剧经验的作家和他合作。 本来第一人选是方言,但考虑到他的事多,抽不出精力和时间,只好暂时作罢。 结果出乎意料的是,上影厂的编剧,愣是一个也没被李村葆看上。 而自己一开始选中的李准,只熟悉北方农村,没有部队生活,对边防前线更是生疏。 “所以把主意打到我身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