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斐阁首印的1万本,2個月之内售罄,之后连续加印了3次,每一次都是2000册。 虽然只有4200多名个人读者买了单行本,但好在大部分被邮局系统内部采购消化。 距离有斐阁下一次加印,还有一段差距。 估计要等到《那山那人那狗》的电影在日本上映,打响知名度,才能帮打开局面。 可不管怎么样,稿费都是要按1.6万册的印刷总量来给,方言陆陆续续地已经收到了11万左右的外汇券,全部都是税后。 按照黑市上“1:1.3”的汇率行情,可以换到14.3万rmb。 再加上之前剩下的稿费,离21.7万,还差个三四万。 以方小将的人脉,这笔钱可以轻而易举地借到手。 不过不到万不得已,何必去借呢? ……………… 和馆长等人走出仓库,方言和久等的韩跃民他们汇合,就见迈克已经挑好了送给家人们的礼物,从包里取出一沓外汇券。 点好了钱,找好了零,开好了票,工艺品也已经打包整理好,银货两讫。 馆长等人洋溢热情地把方言他们送出历史博物馆,站在门口,挥手告别。 韩跃民整个人很迷糊,仿佛活在梦里还没有醒来,特别是听到方言做出的决定。 “岩子,你真的打算掏这么多钱来买画?” “姐夫,您说呢?” “可是……可是……” 韩跃民感觉到不值当。 这么多钱,完全可以做很多更有意义的事,远的不说,就说自己如果有这一笔巨款,完全可以买上一堆织袜机,直接开一个袜厂。 而小舅子竟然把这么多钱,全砸在看上去毫无价值的字画上,简直是天大的浪费! “姐夫,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叫‘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 方言笑了笑:“这些字画的升值空间很大,我这么做等于是在投资未来。” “投资未来?” 韩跃民眨了眨眼,琢磨出味儿来。 方言笑道:“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韩跃民半信半疑说:“可这数目也忒大了,你真的拿的出来吗?” “确实,暂时拿不出那么多。” 方言摊了摊手,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如果我没把钱拿去买织袜机了,倒是可以全借给你了。” “这钱你还是留着做买卖,让鸡生蛋,蛋生鸡,到时候,我就指着你接济我点呢。” “这还用说嘛,咱俩谁跟谁!” 韩跃民拍了拍胸脯。 方言摇头失笑,买完9000多幅画,自己可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一点儿余粮都没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