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方言也不隐瞒,如实相告,“以后啊,咱们就办个私人艺术博物馆,你呢就来当馆长。” “门口再安排俩英国管家,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游客一进门,甭管有事没事,‘may I help you,sir’,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倍儿有面子!” “里面除了字画,再摆些老物件,香薰炉点上好烟,就一个词,逼格满满!” “……” “小樰,你说这样的艺术博物馆以后对外开放的话,门票收多少钱合适呐?” “十块?” 龚樰强忍着笑意,陪他说着相声。 “十块?那是成本,至少二十起!” 方言乐道:“也别嫌贵,还不打折!” “那到底你是馆长,还是我是馆长啊?”龚樰白了眼,“你做主呢,还是我做主呢?” 方言道,“那当然你是馆长,你做主呗。” “那不就结了,要是我做主的话,我更希望让更多的人都有机会欣赏这些字画。” 龚樰跟着他离开了仓库,走进书房。 方言道:“这儿,你上次已经来过了。” “跟小静、小瑜她们一起来的。” 龚樰嗯了一声,左顾右盼,视线很快地落在摆在桌上的一摞摞侦探悬疑。 方言简单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个清楚,“所以,我准备写一本推理。” 龚樰问道:“想好要写什么了吗?” “我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偏古代公案的历史推理。” 方言说,“另一个就是社会派推理,用叙述性诡计的手法,写一出好戏。” 龚樰追问:“叙述性诡计是什么?” “叙述性诡计是推理惯用的模式,就跟密室式、预言式、暴风雪山庄式一样。” 方言笑了笑,“其实无非就是利用叙事技巧,玩弄文字,设计圈套,误导读者。” 龚樰被他抱在自己的大腿坐下,红着脸蛋,听他举出例子。 “比如,我是一个工人,虽然抽烟喝酒烫头,但领导夸我是积极分子,邻居夸我是好人,向来表现得与人为善,人畜无害。” “结果有一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却发现朋友已经死了,而且很显然是一场谋杀。” “我立刻报了警,警察对我做了笔录,而我也提供一些看似可靠的线索,最后对警察说,‘朋友被杀之后,整天以泪洗面,心情跌落到低谷,请务必把杀害我朋友的凶手找到!” “情况进展迅速,不到两天就把案子给破了,警察把我传讯到警局一起开庆功大会。” “庆功大会上,公安对我说,杀害你朋友的犯人已经找到了,然后给我戴上了银手铐。” “也就是说,这个‘我’就是凶手对吗?” 龚樰眼前瞬间一亮。 “没错,这就是在利用第一发现者的身份制造假线索,来博取读者的信任。” 方言笑了笑,“当然这是最简单,复杂的就要属年龄、性别、认知这些了。” 龚樰越发感兴趣:“那你呢?” 方言道:“我打算在动机上动些心思。” 龚樰好奇道:“动机?”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是不是只要杀人,就一定要有动机?还是说,发生命案必须要有大家都认可的动机存在。”方言说,“杀人动机的背后,可以涉及社会问题、人性的冲突,甚至是温暖,你瞧瞧,多有意思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