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在她周围的女同志,全都是熟面孔,一个是章光年传帮带的徒弟,“王小平”。 另一個是编辑部里的老资历,王扶,《大秦之裂变》出版时就过过她的手。 “这期的《十月》,不光《恶意》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还有一篇更纯粹的魔幻现实主义,《第七夜》,阴曹地府、轮回转世、善恶有报,这些华夏的神魔元素都用上了。” “你们说,《人民文学》以后会不会像《十月》一样,多多地发表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 此时,编辑部的年轻人慷慨激昂,话题也从未重样过,马尔克斯、沃尔夫、加缪、普鲁斯特、乔伊斯…… 伴随着昂扬的表情和亢奋的语调,纷至沓来,朱伟却保留不同的意见。 “一味地学习西方,是不是不太好啊?” “不好?那你倒是讲讲,不好在哪里?” 看着青年编辑突然站起来,不远处的方言只是干看着,静静地听着他的质问。 “朱伟?你是新来的?” “不错,我是从《华夏青年》调过来的。” “既然是老编辑了,那沃尔夫的《到灯塔去》读过吗?” “没有。” “呵!有没有读过她的《波浪》?” “也没听说过。” “不会吧?你堂堂一个编辑,不会连沃尔夫是谁都不知道吧?” “我其实更关注我们国内的文学潮流,比如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知青文学……” 朱伟觉得自己在众人眼里,就像个闯入大都市的乡巴佬,过时、传统、保守、老套! 忽然间,背后传来吕书友的声音。 “那你以后要多多看,多多学,尽快跟上编辑部的节奏,《人民文学》的办刊理念跟你之前呆过的《华夏青年》可不一样。” 包括朱伟在内,一个个看到迎面走来的方言三人,又惊又喜地打起招呼: “吕主任!于主任!” “方主任!” “大家好啊。” 方言环顾四周,“刚刚伱们的讨论,我们都听见了,聊得非常好,继续继续。” 方才质问朱伟的年轻编辑,自报家门,称自己叫“李东宝”: “方主任,我有个问题不知道当不当讲?” “问!” “就是咱们《人民文学》接下来的选稿标准和办刊理念是什么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