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看蓝猫,学蓝猫,我有知识我自豪!!!” “方老师,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杨潇说完,姚海军、谭楷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方言,眼神里带着期许。 “这个容我好好地想一想。” 方言既没有反对,也没有答应,面带微笑道:“来,来,吃吃吃。” “对对,大家敞开了吃!” 杨潇洋溢热情地招呼众人,却见朱菻小心地用筷子夹了一小块,小口地细嚼慢咽起来。 方言也注意到这一点,低声道:“怕辣?” 朱菻轻点了下头,“我刚来蓉城的时候,一点儿辣也吃不了,不过现在能吃一点点。” “那你跟我家那位可是两个极端,她特能吃辣,就连赣西的辣都能吃得消。” 方言情不自禁地聊到“龚樰”,眼角含笑。 “真没想到她这么能吃辣啊。” 朱菻夹了一筷子的金针菇,放入嘴里,喉咙立马涌出一股辣味,呛到嗓子,连声咳嗽。 “咳!” “咳咳!” 方言见状道:“喝口可乐,解解辣吧。” 朱菻拿起天府可口,猛地灌了一口,这股冰凉劲爽的滋味,就像在舌尖上跳舞。 方言摇头失笑,“可惜这里没有鸳鸯锅。” 朱菻一愣,“鸳鸯锅?这名字好独特啊。” “就是红汤和清汤分开的锅底,红汤呢给能吃辣的人,清汤就给吃不了辣的人。” 杨潇压低声音说,“不过蓉城的火锅店里,很少有老板愿意上鸳鸯锅。” 方言笑了笑:“所以有句话叫,允许吃鸳鸯锅,是川人对你的最大宽容。” 不等朱菻张口,背后传来一阵带着川味儿的普通话,夹在浓浓的椒盐味。 “翻迎方老师,来到我们蓉城!” “您认识我?” 方言回头一瞅,赫然是脑袋大脖子粗的火锅店老板。 “一开始不晓得。” 火锅店老板搓了搓手,说自家的堂客刚刚端盘上菜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方言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您的《舌尖上的中国》,不管是书,还是片子,我们全家都爱看,看了好多遍!” “谢谢,谢谢,承蒙厚爱。” “不不,应该是我谢谢您。” 火锅店老板道:“方老师这样的大吃家,能来我们小店吃火锅,真的是我们的荣幸啊!” 两人闲聊了几句,但听到火锅店老板豪爽地想给他们免单时,方言扬了扬手: “使不得,这可使不得。” “应该的,应该的,其实不瞒您说,我这里有个不情之请……” 火锅店老板喝了口酒,壮着胆子,自家的火锅店至今没有个像样点的名字,求赐个字! 朱菻眨了眨眼,原以为方言会拒绝,但没料到他在看了眼自己后,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我看叫‘吞之乎’,怎么样?” “吞之乎?方老师,为啥子叫这么名呢?” “孟子曰,口之于味,有同嗜焉,意思就是说,口对于滋味,都有相同的嗜好。” 方言耐心地解释起来,“这个来吃火锅的,都是好这一口麻辣,都是‘同道中人’……” 朱菻单手支颐,两眼直直地盯着他看。 此刻的心境,如同边上火锅里的红汤,沸腾不止。 “这名字好,这名字好,就叫‘吞之乎’!” 火锅店老板两眼溢出光彩,“我明天就叫人去做块牌子。” “您要是乐意的话,我再送您一副对联。” 方言笑道:“上联是‘庄周梦蝶醉者也’,下联叫,‘相如调鼎吞之乎’,觉得怎么样?” “好!” “好啊方老师!” 坐在周围的食客无不叫好,有的拍手,有的拍桌,喝彩连连。 “方老师,谢谢啊!” 火锅店老板满面红光,感情之情,溢于言表,全都倾注在酒里,向方言连敬了三杯。 方言说:“这个……我也有个不情之请。” “您说!您尽管说!” 火锅店老板得了个招牌和对联,完全可以预料到今后火锅店的生意该有多么的火爆。 方言笑盈盈道:“我这桌有几位同志吃不了辣,能不能给我们换一个鸳鸯锅?” “鸳鸯锅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