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空姐和海军复员战士的爱情题材,倒是不多见。” 方言一页接一页地翻着。 “是啊,我还是头回见写空姐的。” 朱伟颇有兴趣。 毕竟,空姐这个职业,在读者和编辑眼里有一种神秘感,而且跟海军复员战士的爱情故事,真切感人,肯定能讨广大读者的喜欢。 “胡闹!” 吕书友鼻子里冷哼一声,“虽然这种题材确实新鲜,但爱情终究是爱情,格调不高,也没有任何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怎么能发表在《人民文学》上呢?” “吕主任说得对,这样的通俗文学难登大雅之堂,何况是登在《人民文学》呢?” 于德利语气里充满着不屑。 “话可不能这么说!” 王扶认真道:“我们以往发表的大多数作品,对象主要集中在农民、工人、知青,但对退伍军人,还有空中小姐这些当代青年的题材,还是太少了,我觉得要予以重视。” 陈晓曼抱着类似的看法,转头看向方言: “岩子,你怎么看?” “虽然王硕这篇是个野路子,但在内容和叙事上都有不小的新意。” 方言环顾四周。 吕书友皱了皱眉,“新意?我读了两三遍,还真没看出这里面有什么创新之处。” 于德利点头附和,“我也没有看出来,还望方老师指教指教。” 方言道:“王硕运用了大量使用燕京口语化的方言、俚语,让整部带着股京味。” “没错,是有股子京味。” 朱伟拍了下手,“我看《骆驼祥子》、《茶馆》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 “胡说!” 吕书友吹胡子瞪眼,王硕什么档次?也配拿来跟老舍先生作比较! “吕主任别生气,确实比不了,老舍先生抓住的是燕京文化的魂,而王硕仅仅是形。” 方言站了出来,打了个圆场。 见朱伟缩了缩头,王扶倒是更感兴趣:“方主任,你说的这个‘魂’和‘形’,何解?” 方言耐心地解释:“老舍先生作品里有很多燕京的元素,但他更多的是把燕京作为一个背景和地域,来展现华夏近代的社会和历史变化,而王硕就不一样,他是发挥出了燕京语言文化的特点。” 此话一出,众人无不好奇,纷纷求解。 “那就是‘侃’!” 方言笑着说,如今的燕京人里,有一部分就像王硕一样,带着股“痞子味”和“浪荡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