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听到敲门声,李经纬喊了声“请进”,然后立马问了句:“商标设计出来了?” “设计院那边还没来消息。”秘书笑道,“不过还有另外一个好消息。” 李经纬接过递来的《佛山文艺》,但听到厂子里出了个名动一时的作家,特别还是方老师挖掘出来的,眼前瞬间一亮,“这的确是个大好事,林坚有名了,厂里也跟着沾光。” “韩厂长刚来电话说,马上就会有一批记者到三水,专程来采访林坚。” 秘书原原本本地转述起韩跃民的话。 这批记者里有像鹏城、佛山一级的,也有粤东省一级的,酒厂完完全全可以利用专访林坚的这个机会,给自己的工厂,甚至是给新研制的健力宝打一个完全免费的广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好主意!” 李经纬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你马上去买一批《佛山文艺》,分发给厂里的人。” “啊?我?” 秘书一脸为难,《佛山文艺》在整个三水,早就已经售罄了。 “那就打电话到编辑部!” 李经纬前脚说完,秘书后脚照做,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佛山文艺》编辑部的电话一直占线。 接线员接得手忙脚乱,杂志社也是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都能收到几百封投稿。 来稿作者多是一线打工者,买不起稿纸,稿子就写在工单后面,内容大多是作者的经历。 眼看着果如方言所言,打工文学真的在粤东掀起了一股难以想象的追捧狂潮。 眼见着《佛山文艺》吃到了打工文学的第一口红利,《花城》出版社彻底坐不住了。 只可惜,最新一期的期刊要再过3天才能发行。 而恰恰这个时候,方言和韩跃民处理完在粤东的所有事后,已经动身,启程回京。 “方老师,要不您在多呆几天?” 火车站前,林贤治再三挽留道:“《花城》很快就要上了,粤东的读者看了《黄飞鸿》第三部,还有您关于打工文学的理论观点,一定会高兴激动的……” 方言委婉拒绝,我的事多,在去美国之前,要赶紧把精力放在《推理世界》的存稿上。 公文包里,就有着这些天写下的一沓手稿,书名就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