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错,人性没有这样简单的。” 金镛很是赞成,自己平生最得意之作就是《鹿鼎记》,写出了个韦小宝这么个亦正亦邪的人物。 方言问了个上辈子很想问的问题,为什么在《鹿鼎记》之后就停笔不写了呢? “理由很简单,因为清末民初有枪械嘛。” 金镛说,枪械是武侠的终结。 本来在里,武林高手就抵不过军队,如果再加上火枪,苦练三十年的武学宗师也不如玩两年枪的毛头小子,就像在《鹿鼎记》里,风际中再心思深沉、武功高强,还是被双儿一枪干掉。 “啪!” 黄蘸拍了下手,“就像《黄飞鸿》里说的,‘我们的功夫再好,也打不过洋枪’。” 金镛道:“不错,不管是黄飞鸿,还是霍元甲,他们再利害,真正让他们面临洋枪洋炮,实际上他们是没有还手的余地。”说着给方言添茶,“《黄飞鸿》第三部里就写的明明白白,义和拳哪怕功夫练得再好,什么刀枪不入,请仙下凡,在火枪在近代武器面前,什么高明的武功都会是笑话。” “原来是这样。” 方言一点即透。“武侠卖的是武侠梦,但如果面对坚船利炮,这样的梦就破灭了。” 金镛点头说:“任凭降龙十八掌再厉害,也挡不住火炮,不过当看了你的《黄飞鸿》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武侠还可以这么写!” 黄蘸摇头失笑道:“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北方的霍元甲,南方的黄飞鸿,那都是真实存在的,读者对他们的过往,多少有一定的了解,故事的期待性就少了不少。” 顿了顿,继续说:“你写虚构的人物,必定要拿真实的人物做铺垫,你让主角拳打霍元甲,脚踢黄飞鸿,可这些功夫高的后代和弟子们还在,他们肯定会找人算账。” “照这么说的话……” 方言挑了挑眉,民国和近代都不是好蹭流量的年代。 “可不是嘛!” 黄蘸道:“要不是你把‘黄飞鸿’写的那么神,那些个洪门弟子绝对会寻上门来,要个说法。” 方言乐了,“好在我住在内地,他们就算想找,也恐怕没这个机会。” 金镛摆了摆手,“不至于,不至于,人洪门的弟子感谢你还来不及,你这不仅扬了‘黄飞鸿’一代宗师的名,而且还填补上了武侠在清末明初时期的空白。” 方言倍感意外,于是邀请金镛、黄蘸给《黄飞鸿》再版时写序。 “这没问题啊!” 黄蘸满口答应下来,金镛也没有推辞,毕竟给已经出名的写序,等于变相地沾了方言的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