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小方,这回的奥斯卡干得漂亮。” 夏偃赞许道:“你给我们华夏文艺界,给海外华人华侨,以及亚洲电影都争了光。” “是啊,好样的!” “不愧是从文坛里脱颖而出的,没给咱丢分啊!” “对,这不仅仅是方老师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华语电影的集体荣誉,证明了华夏电影的技术也许是落后的,但是人才绝不逊色于国际一流,导演、编剧、演员、美术等等,都可以是世界级的!” “…………” 就在众人如此的簇拥下,方言被带到了电影局的会议室。 布置得相当隆重,桌上摆满了各种水果糖、花生、瓜子等,显然要举办一个以茶话会形式的庆功会兼座谈会,与会的人员除了方才接机的以外,还有来自北影厂、八一厂、西影厂等电影厂的代表。 扫视一圈,人群之中既有龚樰的身影,又出现朱菻的面孔。 一双双眼睛,正直勾勾地盯着方言从行李里拿出的奥斯卡小金人。 “这就是奥斯卡的奖杯啊?” “这奖杯是纯金的还是镀金的?” “报纸上之前不科普过奥斯卡的奖杯嘛,跟我们的金鸡奖一样,也是镀金的!” 奖杯在众人之间互相传递,上下打量,只觉得新奇无比。 “说得没错,其实美国的奥斯卡不外乎就是咱们华夏的金鸡奖。” 方言道:“只是举办的时间更长,覆盖的范围更广,参奖的数量更多,奖项的规模更大……” 在场的所有人深以为然,这年头,对奥斯卡并没有过多的崇拜和看重。 “小方,你给大家伙说说,你这趟奥斯卡之行下来,对好莱坞,对美国电影的看法?” 夏偃把话头抛了过去,“还有,分享一下《拯救大兵瑞恩》的心得和经验。” “我觉着这趟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 方言斟酌了会儿,说出了“娱乐片”、“商业化”、“工业化”等词汇。 钟惦斐、夏偃、石方禹等人互看一眼,对于有些闻所未闻的词,点名让他详细地解释了一番。 尤其是电影的娱乐化、商业化和工业化,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一个个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朱菻压低声音道:“龚樰,我怎么觉得气氛有点不对劲啊?” “你也这么觉得?”龚樰一脸疑惑。 朱菻点了点头,“你看他们的脸色那么凝重,一点儿也不像刚才那样轻松。” 龚樰也有同感,于是偷偷地请教起边上的谢非,一问才知,如今的电影界正争论着两条路线。 一条,就是由《那山那人那狗》、《黄土地》等电影所带来的“文艺美学”之路。 毕竟,第五代导演的“色彩和画面”手法颠覆了华语电影传统的叙事方式,把“剧情”为主体的故事片模式,变成了以“影像”为本体的艺术片美学,在电影界掀起了类似法国的“新浪潮运动”。 另一条,同样也有方言的份儿。 那就是《午夜凶铃》、《大秦》、《黄飞鸿之壮志凌云》等娱乐片掀起的“电影商业化”。 眼下,《电影画报》、《大众电影》、《文艺报》等报刊都对“娱乐片商业化”提出了质疑。 甚至是在《当代电影》的“探讨与争鸣”栏目上,连篇累牍地批评和否定电影娱乐化和商业化,而且坚决反对借鉴西方电影商业模式和工业机制,比如《由‘商业化’想到华夏电影发展的方向》。 “商业片’是一个不明确的概念,如果我们不加辨别地使用这个概念,会引起思想上的混乱,也不利于电影事业的健康发展,如果用‘西方电影的商业逻辑和经验’来改造我们的制片厂,后果会不堪设想,因此,我们还是暂时不采用‘商业片’这个概念、远离‘商业化’道路为好……” “嘶!” 龚樰和朱菻倒吸了口冷气,完全没想到会是这种形势。 “方老师不仅是这两条路线的发起人和参与者,还是金鸡奖和奥斯卡的最佳编剧,是国内外电影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会让整场大论战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 谢非脸色凝重,语气认真。 朱菻心里咯噔了下,和龚樰一样,不无担忧地望向方言,下意识地抓紧衣角。(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