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象说的话,李漱是听进去了。 其实一开始她的目的也不是冲着赚钱去的,而是李象许诺的那个“安国高阳公主”。 这可不仅仅是荣耀,甚至还是地位的象征。 等到李象回过头想吃东西的时候,却发现面前的烤鱼正被人偷偷地往边上拽。 他偏头一看,是冯清的女儿冯盈盈。 看到李象瞧他,冯盈盈不好意思地一笑,把手缩了回去。 再往她身边一看,好家伙,贝壳都快堆成小山了。 李象也没在意,笑着问道:“没吃饱?” “嗯。”冯盈盈下意识点头,随后又觉得不妥,飞快地又摇头:“嗯嗯嗯——” “没吃饱就多吃点吧。”李象把烤鱼推回到了她的面前。 冯盈盈面上一喜,又迟疑地问道:“真的噻?” 这一股子川蜀味儿……口音绝对是他爹冯清教的。 “吃吧。”李象冲她笑笑。 他现在是终于知道,为什么冯清的家里那么穷了。 一半可能是因为冯清喜欢做新衣服,另一半可能是因为他这女儿饭量忒大。 你不应该叫冯盈盈,应该叫冯宝宝啊…… 嘀咕的时候就下意识嘀咕出声,冯盈盈耳朵尖,疑惑地问道:“郡王怎么知道我的乳名?” 李象:…… “听冯长史说的。”李象只能这么回答道。 “噢。”冯盈盈点头,继续喝粥。 边上的李漱看到李象和这位少女熟络的样子,眼神闪烁了两下,低声和裴雪青说了两句话。 裴雪青只是唔了一声,也没有往这边看,自顾自地在喝粥。 吃过饭后,已经是下午时分。 李象坐在都督府的假山边上,双眼望天在消化食。 李明达在他不远处坐着,娴静地在看腿上摆放的曲谱。 “对了姑姑。”李象忽然说道。 “怎么了?”李明达抬起头。 “前段日子没事的时候,我还弄出一个曲子,是想送给你的。”李象笑着说道。 “哦?”李明达来了兴趣,又忽然看看他,狐疑地问道:“你不会是又从你老师那里弄来什么残篇,让我帮你修补吧?” “那倒不是。”李象说道:“是完整的曲谱。” “嘻,叫什么?”李明达感兴趣地问道。 “嗯……《友谊地久天长》。”李象笑嘻嘻地说道,正宗苏格兰调情……正宗登州风笛。 “曲谱呢?让我看看。”李明达伸出手。 李象挠头:“暂时没在身边啦,不过姑姑想听的话,我让人来演奏。” “好喔。”李明达含笑说道。 唐人对于音乐是极为包容的,正所谓音乐无国界,现代流行的民族乐器二胡,就是唐朝从西域胡人传来的;至于“曲一响,布一盖,全村老小等上菜”那吹一生的唢呐,也是从公元三世纪的时候从西域传入中原的。 ……你猜猜它为什么叫二“胡”? 而《霓裳羽衣曲》,其实也是从西域传进来,但是经由唐玄宗改编;而《秦王破阵乐》当中,也糅杂了龟兹的音调。 大唐是一个包容的时代,是一个主动融合别人的民族大融合时代,无论是人,还是音乐,都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好的音乐,是不会被时代所限制的,就像现在的人仍旧能够欣赏古乐曲,是一個道理。 本着饭后消化的原则,众人也齐聚都督府正堂,准备欣赏一番李象的“大作”。 啊对,乐器也是他“发明”的。 苏格兰风笛的声音很有特点,发音粗犷有力,音色嘹亮、采用各种装饰音,适用于表现英雄气概。 当然,现在是登州风笛了。 其实本来可以叫河南道风笛的,但是李象觉得字儿太多了,河南痛失传统乐器一枚,山东胜出。 一曲悠扬的《友谊地久天长》奏罢,李承乾还觉得有点意犹未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