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契苾何力仍旧没觉得消气,在盛怒之下,追击了数十里,一直到天黑时分,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唐军大营。 回去之后,经过统计,契苾何力这八百骑兵,折了不到一百人,竟然斩获一千余级。 斩获首级,一般远远低于斩杀数。 这也能看出来,契苾何力所部武德之充沛。 老李对于契苾何力所部,进行一番嘉奖,并且给营救契苾何力的薛万备官升一级。 嘉奖之余,李世民还不忘了抚慰一番契苾何力,嘱咐他以后别这么冲。 契苾何力说什么他没听清,但李象倒是听清了。 “我这不是还学您吗?” 李象心想,你以为你和我阿翁似的,头上挂着主角和天命之子的双重光环? 六月初一,投石车投送完毕,将白岩城东南角轰开一个豁口。 城主孙代音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派遣心腹,向李世民投降。 老李拿着孙代音的书信,冷声问道:“当初孙代音请降,结果出尔反尔,现在眼见着即将攻陷城池,为何又肯降了?” “之前完全是出于误会,城主个人是愿意投降的,只是城中不愿意投降的人强迫于他。”使者恭恭敬敬地回答:“如今大唐天威难犯,孙城主不愿意城中百姓遭受涂炭之苦,所以便想向天可汗陛下投降。” “嗯。”李世民颔首说道:“既然孙代音有这份心,朕也勉为其难接受吧。” “只是……”使者迟疑地说道:“城中尚有不愿意投降之人,孙城主让下臣代他询问天可汗陛下,应当如何去办?” 李世民在思考之后,让人将一部分唐军旗帜交给使者。 “如果想投降的话,便把这些旗帜插在城墙上作为标记。” 就在使者谢恩的时候,李世绩身后带着几十名全副武装的将士,过来请战。 “当初陛下答应,以城中俘虏和财物赏赐给将士们,故而将士们才会奋勇争先,如今抛石机已经轰开城墙一角,城池唾手可得,陛下却接受投降,臣恐此举会寒了将士们的心,还请陛下三思!” 孙代音派来的使者一听,心都凉到了尾椎骨。 天子一言九鼎,就算是他也知道,皇帝都许了诺,怎么可能有不兑现的道理? 就在他绝望的时候,却不想李世民开口了。 “卿说的对,只是朕不忍心城中百姓遭到杀害掳掠,故而才会接受高句丽的投降。” “但既然朕有言在先,也不好打破,既如此,朕便从国库当中拨出相应的财物,赏赐给将士们作为补偿,卿以为如何?” 既然李世民都这么说了,李世绩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躬身表示他没有意见。 白岩城的使者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住地向李世民叩头。 他本以为白岩城覆灭已成定局,万万没想到,仁慈的天可汗陛下,竟然为了他们这些番邦小民,不惜损耗自己的国库,也要保下他们的性命。 “下臣代白岩城五万百姓,叩谢天可汗陛下大恩大德!下臣回去之后,就和城中父老宣扬陛下恩德!” “下去吧。”李世民叹了口气,冲着他摆摆手。 使者激动地再次叩首,离开了唐军营地。 这年头也只有大唐,才有民族主义的雏形,至于高句丽等国……基本没有。 与其说是民族主义,不如说是文化主义。 就像孔子所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就是没有管仲我以后就要像个蛮子了。 对于投降大唐这种事儿,实际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阿翁仁德。”李象在边上拍着马屁:“如此一来,高句丽当更加归心!” “只是……”李象又迟疑地说道。 “只是什么?”李世民笑着问道。 “只是阿翁以后一定要杜绝类似情况发生,我等前来高句丽,是吊民伐罪,而不是如同未开化的蛮子一般烧杀劫掠,这样不仅有损道义,甚至还会激起强烈的反抗。” 李象小心翼翼地抬眼看了李世民一眼,又说道:“我们的祖先打了一辈子又一辈子的蛮子,可不是让我们也成为蛮子啊。” 实际上也的确是这个道理,若不是李世绩扬言打下安市之后血洗整座城市,安市城也不可能拼死抵抗到底。 又不是那群宗教疯子,这些可都是能够同化融合到大唐当中的民族。 李世民听了,伸手揉揉李象的脑袋。 第(2/3)页